阿姆斯特丹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古典青春丨专访竹泊宁万里归心对月明 [复制链接]

1#
济南白癜风医院 http://m.39.net/pf/a_5589612.html

浩然炁ID:竹泊宁

关于竹泊宁:90后,出生于北京,理工专业。初中开始接触诗词并尝试学习诗歌创作。启蒙于花间饮水词,风格婉约。之后到德国留学,开始了解异域文化并在偶然的机缘下接触了易学、道文化,风格逐渐向山水田园派转变。

岂事雕琢自天真“自由散漫,不求甚解。”——竹子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小时候的自己。“这八个字主要是对当时的学习来讲的。”他笑道,“人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探索的欲望可能都不会太大。”与众多同龄人一样,竹子的学习生涯是学校与家的两点一线,在他的印象里,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可谓是“普普通通”。然而让他感受最深的是家庭给予他的宽松度。从小竹子在学习上从未被父母严格管束过,“小时候只报过国际象棋班。”他回忆道,“以至于高三我才知道学而思、新东方……原来大家都在上补习班。”这种“放养式”的家庭氛围养成了竹子学习上“自由散漫”的习惯,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其实也成就了他在兴趣上的“内向求索”——这一点充分表现在了他对诗词的学习与探索中。■捷克布拉格“内向”源于专注。性格原因,他从小做事比较专注,“基本上老师讲的东西听一遍就会了,所以从小几乎没有问过老师什么问题。”也正是因为这样,使他养成了遇到问题不愿问人,只是自己思考的习惯,在诗词学习中亦是如此。“求索”始于热爱。竹子对诗词的热爱,大约要从一段求而不得的感情挫折说起。在情窦初开的年纪,他有过一段很长时间的暗恋经历。“诗词最初对于我来说是情感的发泄。”他思索了一下告诉我们:“因为从小没受过什么挫折,所以对感情这方面比较敏感。为了把因暗恋,后来告白又被拒绝,那种求而不得积郁的闷气发泄出去才开始写诗词。”而往后岁月中,诗词渐渐成为他自我表达的一种需求,他表示,有需求就会有主观能动性,会更加想要搞明白自己为什么选择以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、如何能够表达得更好。“这是与被动学习完全不同的。”他笑称。现在,回顾起自己的创作契机,竹子有了更深的思考,他认为情感驱动创作是诗歌的本质,不管是现实主义的源头《诗经》,还是浪漫主义源头《楚辞》,本质上都是来源于对情感的直抒胸臆。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,但是想要进一步的发展还是要靠不断的练习和学习,因为人的情感是阶段性的、随机的、不受自己控制的。在不断练习和学习诗词的过程中,竹子还是习惯于自己思考,他自认“内向”并未成为自己前进的阻碍。但这并不代表竹子坐井观天,他也时常翻看别人的作品和诗词评论,这对他大有启发。他说,看书看文章也是一种交流的过程,只不过不是实时的形式,也没有上下关系。“这一点会让我比较舒服。”当问及怎样才能避免偏执思维的产生时,他严肃了起来:“保持谦虚的态度,和理性的自我怀疑。”想来,竹子如今在诗词上的进步,大约正是因为他“内向求索”的性格,但同时,也与他“理性谦虚”的态度密不可分。左右滑动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